在一个崇尚学习的时代,却很少有人去思考,我们学习的效果究竟如何?
学习的有效性,是我二十年来一直研究的课题。说来惭愧,到现在还没有拿出来一点像样的成果,只是发现了一些基本的事实。
这几天,听到最多的就是针对罗振宇、吴晓波跨年大片的议论。
有位企业家朋友抱怨说:他们都是在传播鸡汤,罗振宇把列侬‘所有的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送给大家,吴晓波也信心满满的朗诵‘我独自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这么干不厚道啊。我就安慰他:面对公众,让你上去讲也是一样。人家是商人,一方面要尽可能的吸引注意力、吸引流量,另一方面更要严控风险。否则的话,别说连续讲二十年,一年下来就没戏唱了。
这位老弟接着又问:听演讲的时候很投入,但回过头来发现收获寥寥,问题点到了但解决方案不管用。我就反问:郎咸平的演讲你听过了吧,陈春花的文章你读过了吧,他们的东西好用吗?形形色色的知识传播大师中,罗、吴二位老师的演讲不见得比别人差吧。至少人家的演讲能力超棒,准备做得够足。只要你把这看成是“知识性娱乐”,心情自然就好多了。
这位朋友还是有些茫然:我们这些人真心希望学点更有用的东西,如果他们都不能提供的话,究竟该怎么办呢?我说:任何人都无法直接给到你真正想要的东西,除非你自己有能力去主动获取。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个字:难,二个字:很难;三个字:非常难。
为了把道理讲的再明白一些,先给大家罗列几个事实真相:
真相之一
市面上的各种知识产品,无论是书籍&文章或者课程&演讲,你真正可以去学并且学有所得的只是其中微乎其微的部分。仅以图书为例,统计显示中国一年的图书出版品种接近30万,而中国人的年平均阅读量绝不超过8本(我自己也统计了一下,去年一年读过的书总共还不到20本)。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甄选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
真相之二
既然需求旺盛且选择困难。这样,知识商家的春天也就来了。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利,他们的目的就是在这片汪洋大海中帮你做出选择,并且让你心甘情愿的接受这种选择。比如,读书费时费心,助人高效阅读的产品就会受到大批现代人的欢迎。罗振宇旗下的得到和樊登读书会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人家不是知识的搬运工,都做了知识的精准再加工。再比如,有名人或熟人推荐的话,则被你选中学习的概率也会大幅提升。很多培训机构都是采取这类方式吸引用户。每周都会有人来问:吴老师,能给我推荐一下人才管理或组织能力方面的好书或者好课吗?
真相之三
最终被你接受并认真学习的东西,相当一部分并不是来自你内在成长的需要,而是来自外部的诱惑。且诱惑力越大,你接受的程度就越高。我曾经问学员,我的这门《人才管理》课程适合谁来听?回答五花八门。事实上,这门课程是针对成长型企业的CEO专门设计的,结果发现只有不到三成学员可以归为此类。我接着又问学员:市面上的经济学课程众多,你会选听谁的呢?答案更有意思,几乎全部来自商家或熟人推荐,或者自己在某处(网络/电视/机场等)碰巧见识到这位高人。我内心极力想推荐的几位他们压根都不认识。
为了强化诸位的理解,我再接着抖二个更隐秘的事实。
真相之四
绝大多数老师都不是通过听课方式来提升自己。也就是他们给你讲课,自己却主要不是通过听课来学习。这听上去很诡异但却是事实。顺便透露一下,我个人的主要学习方式有二个:一是选择性的阅读相关专业自认为水准最高的书籍并做足心得笔记——谓之顶天;另外就是与志同道合的企业家一起探讨如何解决疑难问题,再把这个过程提炼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谓之立地。
也许大家会说,这是因为你们老师的学习能力更强,那我就再告诉你一个更基本的常识:即便你的选择完全正确,市面上各种流行的知识产品,对你成长的助力也不超过10%。7-2-1学习法则就不在这里解释。
真相之五
国内绝大多数学习机构的专家们都不太懂教育学,对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理解更是有限,但这些恰恰是提供高品质知识产品的基础。因此,他们提供的各类知识产品,疗效根本就无从验证,这一点确实与保健品无异。只要你买就好了,反正不会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其实,从你下单的那一刻开始,你们之间的交易就基本结束。什么模块学习、迭代学习、终身学习,都是在激发你持续购买的欲望,谁让你信了呢?
说到底,在知识洪水泛滥+学习情绪高涨的时代面前,怪也只能怪自己欠缺选择性学习的能力。正如德鲁克在《旁观者》里谆谆告诫的:学习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会如何学习。当代人遭遇的天大难题就是:该学的没有学多少,不该学的学了一大堆。而大脑这个东西的存储空间和运算能力都极其有限,垃圾多了,好东西的占比自然就少了。活到老学到老已经做到,但高效的成长却变得困难。
前面提到过,学会如何学习,是一门高难度的硬功夫,需要长期的体悟磨砺。这里,只能先给出三个相对高效的学习方案供大家参考,务求循序渐进:
高效学习方案之一
问题解决导向的行动学习,通俗的讲就是“干中学”。诞生半个世纪以来,疗效早已被验证。其要点就是先确定你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再围绕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边干边学。比如,你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与上司搞好关系。针对这个问题的有效解决,参加《管理沟通》、《情境领导》等课程打基础固然没错,但更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找到几位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朋友或行家,告知自己所处的背景和遭遇的难题,征询他们的建议。接下来,就到了行动学习的关键一环——“训战合一”,无论你前面如何准备,都需要自己制定或在专家辅导下制定问题解决的具体行动方案并切实执行,再在执行的过程中调整,最终由问题解决的效果来检验学习的成效。20年前我在华为时就引入这种学习方案,效果极其显著。
高效学习方案之二
定向求教的翻转学习。这种方法在西方已经普及,其核心要点就是把老师授课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成在老师辅导下,学员的“集体+个体”思考并寻找答案。这里的老师既包括培训教师、咨询专家,也包括各类学习标杆。提问,就是很好的翻转学习模式,找对老师并提出有效的问题,或者老师提问并给出一些方向性的建议,自己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已故的坎贝尔先生,就是谷歌等硅谷企业高管的翻转学习教练。有一位企业家告诉我,他实践中总结出效果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找到相关领域的标杆企业,再带上准备好的焦点问题去走访这家企业的关键人物,之后马上总结提炼形成自己企业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翻转学习的典型范例。华为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任正非把这种学习方式把握的炉火纯青。1997年底,他带着华为高管走访了五家美国企业,白天学习、晚上总结,并从中优选出IBM专家作为长期教练,一学就是十数年。
高效学习方案之三
基于个人发展规划的同心圆学习,就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本方案需要另辟专题详解,这里仅举一例说明。假如你是一位市场营销方面的初做者,希望未来成为营销专家的话,则可以制定由近及远的四层同心圆学习方案。1)先重点学习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2)次重点学习企业内部与市场营销相关的知识,如公司战略、产品研发、供应链及职能管理的相关知识;3)接下来就需要扩展到企业外部,学习相关行业发展的基本知识;4)更进一步,还需要了解所处大环境的相关知识,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等。对一般人而言,学习精力的投入逐层递减。当然,基于自我修养和兴趣爱好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旦采取以上三种方式,你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将被占用,绝大多数商业机构提供的绝大部分产品将被挤压到角落里去。如此一来,尚余闲暇去参加一下娱乐性学习也无大碍。
三种方案的共同之处就是在自己知道学习目的前提下去主动学习、深度思考。你的学习必须由你自己来做主,因为这是一件关乎自己和组织成长的大事。而从“知道”到“悟到”再到“做到”之间相隔万里,深度思考下的实践是跨越鸿沟的关键,万万不可省略。
当各路商家把各种知识或技能切碎了、拌匀了、炒熟了、盛好了递到你嘴边极具诱惑的时候,张不张嘴吃是你自个的事情,非要通吃一气的话,再好的胃也会消化不良,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会让你失去健康成长的机会。
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知识产品,建议各位听听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自己道出的长寿秘诀:医生说的都是对的,只要你不听就好了。